般舟三昧經

 

師子意佛品 第十四

 

佛爾時告跋陀和。

乃去久遠世時。其劫阿僧祇。不可計  不可數  不可量  不可極  阿僧祇。

乃爾時有佛。名私訶摩提。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

其威神 無有與等者。安隱於世間。於經中之尊。天上天下。號曰天中天。

 

於是國土  空閑之處。是閻浮利  國土豐熟  人民熾盛樂。

是時閻浮利內。廣縱十八萬  拘利那術踰旬。

是時閻浮利內。凡有六百四十萬國。

 

爾時閻浮利  有大國  名跋登加。其國中有六十億人。

私訶摩提佛在是國中。有遮迦越王  名惟斯芩王。往到私訶摩提佛所。為佛作禮  卻坐一面。

 

時私訶摩提佛。即知其王  心所念。

便為說是三昧

 

其王  聞是三昧  助歡喜。即時珍寶  散佛上。

其心即念。持是功德  令十方人民皆安隱。

 

時私訶摩提佛  般泥洹後。

惟斯芩  遮迦越王。其壽終已後。還生王家作太子。名梵摩達。

 

爾時  閻浮提  有比丘高明名珍寶。

是時  為四部弟子。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說是三昧。

 

梵摩達太子。聞是三昧  助歡喜心。踊躍樂喜  

聞是經  持珍寶直百億。散是比丘上。

復持好衣供養之。以發意求佛道。

 

時與千人俱。於是比丘所  剃頭鬚  作沙門。

即於是比丘所  從索學是三昧。

與千比丘  共承事師  八千歲 不休懈  前後一反  得聞是三昧。

 

是比丘輩  聞是三昧四事。助歡喜入  高明之智。

持是助歡喜功德。卻後更見  六萬八千佛。

輒於一一佛所  聞是三昧。自守學  復教他人學。

其人持是  助歡喜功德。其後得作佛。名坻羅惟   是逮  怛薩阿竭  阿羅訶三耶三佛。

 

時是千比丘。從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皆名  坻羅首羅鬱沈  怛薩阿竭  阿羅訶三耶三佛。

教不可計人民  皆求佛道。

 

佛告跋陀和。

何人聞是三昧  不助歡喜者。

何人不學者。何人不為他人說者。何人不守者。

佛告跋陀和。

若有菩薩。守是三昧者   疾逮得佛。

 

跋陀和。

若有菩薩  在四十里外。聞有  持是三昧者。

菩薩聞之  便當行求  往到其所。

但得聞知  有是三昧  常當求之。

 

何況  乃得聞學者。若去百里者。若遠四千里。

聞有  持是三昧者。當行  學到其所。但得聞知。何況  乃得聞學者。

佛言。

去人遠者  常當自行求。

何況去人  十里二十里  聞有  持是三昧者  不行求學。

 

跋陀和。

若有菩薩。聞是三昧  欲行至彼  聞求是三昧者。

當承事其師  十歲百歲。悉具足  供養占視

是菩薩  不得自用。當隨其師教  常當念師恩。

 

佛言。

我故  相為說之。

若菩薩  聞有是三昧處  去四千里者  欲往到其所。。

佛言。

我告若曹。

其人  用精進行  求故。

終不復失佛道。會自致作佛

跋陀和。

菩薩  聞是三昧  念欲求不離。其得利 甚尊。

 

佛爾時頌偈言

我念過去有如來  人中尊號私訶末 

爾時有王典主人  至於彼佛聞三昧

 

至意黠慧聽此經  心悅無量奉持法 

即以珍寶散其上  供師子意人中尊

 

心念如是而歎言  我身於此當來世 

奉行佛教不敢缺  亦當逮得是三昧 

 

用是福願壽終後  輒復來還生王家

爾時見尊大比丘  號曰珍寶智博達 

 

應時從聞是三昧  踊躍歡喜即受持 

供以好物若千億  珍寶妙衣用道故

 

即與千人除鬚髮  來志樂求是三昧 

同時具足八千歲  常隨比丘不捨離

 

一反得聞不復二  是三昧者譬如海 

執持經卷諷誦說  其所生處聞三昧

 

用積累是功德故  當見諸佛大神通 

其所具足八萬歲  所見諸佛輒供養

 

曾值諸佛六萬億  加復供養六千尊 

聞所說法大歡喜  然後得見師子佛

 

蒙此功德生王家  見佛號曰堅精進 

化無數億諸人民  度脫一切生死惱

 

諷誦學是法以後  便復見佛名堅勇 

天上世間誦其稱  聞三昧聲得作佛

 

何況受持誦說者  於眾世界無所著 

廣宣分流是三昧  未曾疑忘於佛道

 

此三昧經真佛語  設聞遠方有是經 

用道法故往聽受  一心諷誦不忘捨

 

假使往求不得聞  其功德福不可盡 

無能稱量其德義  何況聞已即受持

 

設有欲求是三昧  當念往時彼梵達 

教習奉行莫退轉  比丘得經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