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大寶積經卷102~105

 

破二乘相品第七

 

爾時  善住意天子  復問  文殊師利言。

大士。

或時有人  至大士所   求出家者。

大士爾時  當云何答。

 

云何為說  出家度法。

云何授戒  及教持戒。

 

文殊師利言 天子。

若其有人 來至我所  求出家者。

我當教彼  如是言曰 :

諸善男子。汝今不應  發出家心。

汝若不發  出家心者。我當教汝  真出家法。

所以者何。

天子。

若求出家。則求欲界。亦求色界。求無色界。

復求世間五欲之樂。及求未來果報諸事。

 

若善男子  有所求者  彼不證法。

不證法故  彼則見心。

是故天子。

若無所取  彼為證法。

以證法故  則不見心。

 

不見心故  則不出家。

不出家故  則無出家心。

 

無出家心故  彼則不發。

以不發故  則無有生。

以無生故  彼則盡苦。

 

以盡苦故  則畢竟盡。

畢竟盡故  彼則無盡。

以無盡故  則不可盡。

不可盡者  則是虛空。

天子。

我時於彼  善男子所。作如是教。

 

 

 

復次天子。

若復有人  來詣我所  求出家者。

我復教彼  如是言曰 :

諸善男子。汝今莫發  出家之心。

所以者何。

彼心無生  不可得發。汝莫為異  而保此心。

 

 

 

復次天子。

若更有人  來詣我所  求出家者。

我復教彼  如是言曰 :

諸善男子。汝今若不斷除鬚髮。如是汝則  真實出家

 

爾時  善住意天子  復白  文殊師利  言。

大士。

以何義故  作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天子。

世尊說法  無所斷除

 

善住意 復問言。

何等不斷  亦復不除。

 

文殊師利言天子。

色法  不斷  亦不除。

受想行識  不斷  亦不除。

 

天子。

若復有人 作如是念。我除鬚髮  乃為出家。

當知彼人  則住我相。

住我相故  則不見平等。

 

又見我故  則見眾生。

見眾生故  則見鬚髮。

見鬚髮故  生剃除想。

 

天子。

彼若不見  有我相者。則  不見他相。

無他相故    無我慢。

無我慢故    無吾我。

無吾我故    無分別。

無分別故    無動搖。

無動搖故    無戲論。

無戲論故    無取捨。

 

無取捨故 

無作不作。無斷不斷。無離無合。無減無增。無集無散。

無思無念。無說無言。

如是則名  安住真實。

 

善住意言 大士。

實義云何。

 

文殊師利言 天子。

所言實者  即是虛空。

如是虛空  得名為實。無起 無盡  無減  無增。

 

以是故言 

虛空為實。性空為實。如如為實。法界為實。實際為實。

 

如是實者。則亦不實。

何以故。

以彼實中  不可得故名為不實

 

 

 

爾時 文殊師利 語 善住意 言。

天子。

若復有人  來詣我所  求出家者。

我當教彼  如是言曰 :

諸善男子。

汝今若能  不取著彼  袈裟衣者。

吾則以汝  為真出家。

 

善住意言大士。

以何義故  復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天子。

諸佛世尊  無有取法。

凡所宣說  不為取著。

 

善住意言。

不取何等?

 

文殊師利言 天子。

謂不取   若常無常。乃至  不取識  若常無常。

不取眼  若常無常。乃至  不取意  若常無常。

 

不取色  乃至  不取法。

不取貪欲  不取瞋恚  不取愚癡  不取顛倒。

天子。

如是乃至  一切諸法   皆悉不取  而亦不捨。不合不離。

天子。

若取袈裟。當知彼 即 大有見相

 

天子。

是故我說  不以取著袈裟  而得清淨   及得解脫。

所以者何。

天子。

諸佛世尊  大菩提處  無有袈裟

 

善住意言 大士。

何法是袈裟?

 

文殊師利言 天子。

汝問何法  為袈裟者。

貪欲  是 袈裟。

瞋恚  是 袈裟。

愚癡  是 袈裟。

 

因 是 袈裟

諸見 是 袈裟。

名色 是 袈裟。

妄想 是 袈裟。

執著 是 袈裟。

取相 是 袈裟。

語言 是 袈裟。

 

如是乃至

戲論一切諸法。皆是袈裟。

 

若知諸法  無善不善  無思無念。

是名 無袈裟。

 

若無袈裟    無所有。

若無所有    無垢濁。

若無垢濁    無障礙。

無障礙故    無有作。

是謂  思量。

 

善住意言大士。

所言思量   思量者。

以何義故   名曰思量?

 

文殊師利言天子。

彼思量者。於法平等  無有增減  無作不作     

故言思量。

 

天子。

若能於法  不作增減

如世尊說  不應復起  想念分別。

故言思量。

 

善住意言。

何等名為  不作增減。

 

文殊師利言 天子。

過於平等。過平等已  法不可得。

所謂  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

 

彼法非如。無增減作。

無吾我作。無有人作。無眾生作。無壽命作。

無有斷作。無有常作。

無有分別  陰入界作。

無有分別  佛法僧作。

 

亦無有念 

是持戒作。是破戒作。

是煩惱作。是清淨作。是得果作。

是須陀洹作。是斯陀含作。是阿那含作。是阿羅漢作。是辟支佛作。

乃至此是空作。是無相作。是無願作。

是明解脫作。是離欲作。

 

如是天子。

此皆為彼  無聞凡夫  思量分別   說斯法耳。

 

汝應當知。

此是  最下癡人  求欲得法  妄想取著。

是故如來  為斷彼著。而演說是  思量分別  作不作事

 

於是善住意天子 讚 文殊師利 言。

善哉大士。

快說如是  甚深法門。  

 

爾時世尊  亦復讚可  文殊師利言。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

汝今乃能   作如是說。

 

 

 

爾時  文殊師利  復語  善住意  言。

天子。

若復有人  來詣我所  求出家者。

我當教彼  作如是言 :

諸善男子。汝今若能  不受具戒。如是則名  真出家也。

 

善住意言 大士。

以何義故。作如是語。

 

文殊師利言天子。

如世尊說  唯有二種  受具戒法。

何等為二。

    正平等戒。

    邪不等戒。

 

是中何者  邪不等戒。

謂墮我見   墮人見  墮眾生見。墮壽命見  墮士夫見。

墮斷見  墮常見。

墮邪見  墮憍慢。

墮貪欲  墮瞋恚   墮愚癡。

墮欲界  墮色界   墮無色界。

墮取著分別。

天子。

是為略說。

墮於 一切不善法中。

墮逐惡知識  妄取一切法。

墮不知出要  解脫之處。

天子

當知是名  受邪不等戒  也。

 

天子。

是處 何者是  受 正平等戒。

謂 空是平等。無相是平等。無願是平等。

天子。

若能如是  入三解脫門   如實覺知。

不分別  不思念。於一切法  無有退轉。

是名  受正平等戒  也。

 

復次天子。

若貪欲發。若瞋恚發。若愚癡發。若愛 無明發。

我見發。我見為根本。六十二見發。三邪行發。四顛倒發。乃至  八邪  九惱   十不善業道等發。

故名  受正戒也。

 

天子。

譬如  一切種子  草木樹林。皆依大地  而得生長。

其地平等  無心念作。

 

若佛法中  正受戒故  具足成就。

譬如一切  草木種子。依大地住  而得增長。

 

天子。

當應如是  具受正戒。

所以者何。

住於戒故  道法增長。

如彼種子  戒亦復然。

 

又如  種子增長  得名成就。

如是  住於戒故。

所有一切  助菩提分法。出生增長  得名成就。

天子。

是為   過去 \ 未來 \ 現在  諸佛世尊  一切聲聞   受正戒也。

 

所謂  入彼三解脫門 

一切戲論  語言滅處。

天子當知。

若能如是  受具戒者  是名 受正 

非不正也。

 

 

爾時  文殊師利 復語  善住意天子  言。

天子。

我今更於  如是出家  如是受具 

如是教曰 :

諸善男子。汝今若能  不持禁戒。如是則為  真實持也。

 

善住意言  大士。

以何義故  作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一切諸法  悉無所取  故無可持。

云何此戒  而獨有持?

天子。

戒若可持    持三界。

 

天子。

於汝意者  以何為戒?

 

善住意言大士。

若能具足  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為戒。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云何名為  波羅提木叉。

 

善住意言  大士。

所謂  持身 及以口意  三業具足。

是則名為  波羅提木叉  也。

 

文殊師利言  天子。

於意云何。

今是現前。

何處有是  身業可作?

 

如是  過去  未來  亦無有作。

彼皆無作  無有像貌 

可得言有  或青 或黃 或赤 或白 及頗梨色耶 ?

 

善住意言。

不也大士。

 

文殊師利言天子。

彼名何等  云何而說。

 

善住意言。

彼名無為  實不可說。

如是乃至  意作亦然。

 

文殊師利言  天子。

於意云何。

彼無為者  可作有為乎。

善住意言。

不也  大士。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以是義故  我如斯說。

彼若不持  名真持戒。

 

天子。

若言  增上戒學 \ 增上心學 \ 增上慧學者。

為學實際。

 

當如是知。

無所持故    增上戒學。

無所知故    增上心學。

無所見故    增上慧學。

 

如是心  不分別故。不憶念故。不生殊異故。名最上心學。

如心學   戒慧亦爾。

天子。

若不得心  則不念戒。

若不念戒  則不思慧。

若不思慧  則無復起  一切疑惑。

既無疑惑  則不持戒。

若不持戒。是則名為  真持戒也。

 

天子當知。

彼持戒者    無所欲。

無所欲故    無退還。

無退還故  彼則清淨。

 

彼清淨故    得解脫。

彼解脫故    得精進。

彼精進故    無有漏。

 

彼無漏故    住正行。

住正行故    無像貌。

無像貌故  即是  虛空。

何以故。

以彼虛空  無形相故。

 

是故天子。

若有人能如是學者。則為不學。

彼無學故  則為真學。

 

於何處學   謂無處學。

云何無處   謂空平等。

天子。

若能正住  空平等者。是則名為  真住戒學

 

 

 

爾時  文殊師利  復語  善住意天子  言。

天子。

若人能作  如是出家  如是受具。

我復教彼  如是言曰 :

諸善男子。

汝今若能  受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篤信檀越  供養眾具。而能於中  不起分別  不念報恩。

是乃名為  清淨持戒。

 

善住意言 大士。

以何義故  作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  天子。

所謂若人  取彼  施者 受者 財物  三事故。是為報恩。

又若見彼  是為報恩。

若思惟彼  是為報恩。

若分別彼  是為報恩。

 

天子。

  不見彼  不取彼  不思惟彼  不分別彼者   有何可報?。

何以故。

以從本來  畢竟清淨。如是報故。

 

天子。

彼若取  若見  若思惟  若分別  及念報者。是謂凡夫  非阿羅漢。

所以者何。

是諸凡夫。於一切時  常行取著。

思量分別,此受彼與,彼垢此淨。以是分別  故有報恩。

 

云何報恩?

謂諸凡夫  於生死有  取後生身。是故於彼  欲行報恩。

天子。

諸阿羅漢  不受後有  畢竟不見。不思量  不分別。無有此彼  更不受身。

當於何處  而報恩也?

天子。

若受彼施  當行三淨  然後乃受。

何謂 三淨。

  不見己身  即無施者。

  不見他人  即無受者。

  不見財物  即無施事。

 

如是三淨  則畢竟淨。

如斯淨已  復何用報 ?

 

天子。

以是義故  我如是說。

若受三千大千世界  篤信檀越  一切眾具。不分別  不念報者。

是名 世間真勝福田。是真出家。是淨持戒

 

 

 

爾時  文殊師利  復語  善住意天子言。

天子。

我與彼人  如是出家。如是戒已。

當復教言 :

諸善男子。

汝今若能  不行阿蘭若。不在聚落。

不處近 不住遠。不獨坐  不眾居。不多言 不杜默。

不乞食  不受請。不事糞掃衣  不受他衣鉢。

不多貪 不少欲。不多求  不知足。不樹下  不露地。不服腐爛藥 不受肉與蘇。

 

善男子。

汝若能於  一切頭陀  不起分別。

如是行者  則名  具足行頭陀也。

何以故。

若以憶念  分別行者。即是我慢  心見諸相

天子。

若如是行  則如是念。

我受糞掃衣。我行乞食。我住樹下。我坐露地。我行阿蘭若。我服腐爛藥。

我少欲。我知足。我行頭陀。

 

天子。

若正行者  不生如是念

所以者何。

為彼無有  一切分別故。

 

彼於爾時  尚不見我。況當計有  頭陀功德。

若見有者  無有是處。

天子。

是故若有  如是行頭陀。不憶念  不分別。我則說為  真頭陀也。

何以故。

天子。

若斯人者。

拂去貪欲  拂去瞋恚  拂去愚癡。拂去三界。

拂去五陰  拂去十二入  拂去十八界。

如是我說  為真頭陀

何以故。

以彼頭陀。不取不捨。不思不念。不修不行 非法非非法。

是故我說  真頭陀也

 

 

 

爾時  文殊師利  復語  善住意天子  言。

天子。

我與彼人  如是出家。如是行已。

當復教言。

諸善男子。

汝今若能  不觀四聖諦。不修四念處。不修四正勤。不修四如意足。

不修五根。不修五力。不修七覺分。不修八聖道。不修三十七助菩提法。莫證三解脫門。

何以故。

天子。

彼聖諦者  入無生相。不可念知  不可修證。

所以者何。

彼無生中  云何言證。

天子。

是故我言

夫念處者。非念非思 一切諸法  故言念處。

 

天子。

若比丘  不住欲界 不住色界  不住無色界。

故言比丘  不住四念處  思修四念處。

 

云何思修?

如彼 不思不修  故言思修。

 

如是次第  乃至  三十七種  助菩提法。

應如是知。

天子。

若彼禪行比丘。於一切法  悉無所得。

無所得故  不思念  不分別  不修不證。

何以故。

天子。

彼諸法  但有名

 

如三十七助菩提法。彼雖有名  而不可得。唯以分別  因緣故生。一相無相。

以如是名  故如是說  其說亦無。

故彼雖復  名字證知  終不可得。

是則名為  如實覺知  三十七種助菩提法。

 

 

時彼  善住意天子 復白  文殊師利  言。

大士。

所言  禪行比丘。

何等名為  禪行比丘耶。

 

文殊師利言  天子。

若彼比丘。於一切法  但取一行  極隨順者。所謂無生。

是為禪行。

 

又復  無有少法可取。

是為禪行。

 

又不取何法。

所謂不取  此世彼世。不取三界。乃至不取 一切諸法。

如是平等。是為禪行。

 

天子。

如禪行者。乃至  無有一法相應。無合無散。

是為禪行

 

 

 

 

爾時  彼會大眾  多有  無量百千眾生  咸有疑心

今此文殊師利  所說如是。云何得與  聖說相應 ?

所以者何。

世尊恒說。若人能入  三解脫門。名為涅槃

又如佛說。若有修行  三十七種  助菩提法。便證涅槃。

 

然而今者  文殊師利  更如是說 

不應修是  助菩提行。

亦莫入彼  三解脫門。

將非  文殊師利  虛妄說耶 ?

 

於是  文殊師利  知諸比丘  及以眾會  咸皆有疑

即語  尊者舍利弗 

大德。

汝於今者  最可證信

世尊記汝  智慧第一。

 

大德。

汝於何時  證離欲法。

旦當證法時  豈不見四諦耶。

舍利弗言。

不也。

 

大德。

豈不修 三十七助菩提分法 耶。

曰。

不也。

 

大德。

豈不入  三解脫門 耶。

曰。

不也。大士。

我於爾時  乃至  無有一法  可見可除  可修可證  可選擇者。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無為  無生  無言  是空。

若是空者  有何可證?

 

 

說此法時。

眾中有三萬比丘。於法漏盡  心得解脫

 

 

爾時  善住意天子 讚 文殊師利 言。

善哉善哉。大士。

仁今真是  聰辯利智。快說如斯  甚深空忍。

 

文殊師利言 天子。

我非如是  聰辯利智。

夫利智者  則是 一切嬰兒凡夫。

何以故。

天子。

一切凡夫  是名利智

 

何等利智。

所謂  地獄利智。畜生利智。餓鬼利智。閻摩利智。乃至  三界 一切利智。

 

如是  取著相應   得言利智。

所以者何。

不知生死煩惱先際故。

天子。

是故彼諸凡夫。

著貪欲利。著瞋恚利。著愚癡利。

乃至與彼  諸見名色  取著相應   故言利智。

 

非謂  諸佛世尊 及  聲聞緣覺  得忍菩薩。有斯利智。

是乃名為  一切凡夫  取相利智也。

 

 

於是  善住意天子  復問  文殊師利  言。

大士。

仁今所說  欲顯智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

 

善住意言。

欲隨行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

 

善住意言。

欲隨句耶。

文殊師利言。

如是  如是。天子。

我由字句。

 

善住意言 大士。

仁今何故  如斯說耶。

 

文殊師利言 天子。

若諸菩薩  於一字一句  初不移動。

然彼字句  義門處所  近遠淺深  皆如實知。

 

謂知空處。知無相處。知無願處。知遠離處。知無所有處。知無生處。知如如處。

而於其間。無受 無作  無解 無知。

是故得言  唯字句耳。

 

 

爾時 世尊 讚 文殊師利言。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

汝今已得  陀羅尼故。乃能如是  分別說也。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

我實不得  彼陀羅尼。

何以故。

世尊。

若有得是  陀羅尼者。斯則名為  愚癡凡夫。

 

非佛世尊  及諸菩薩  得陀羅尼。

所以者何。

世尊。

彼諸凡夫  癡眾生等。有取著故  得陀羅尼。

取著何等?

所謂

取著 我故  得陀羅尼。

取著 人故  得陀羅尼。

取著 壽命故 得陀羅尼。

取著 丈夫故 得陀羅尼。

取著 斷滅故 得陀羅尼。

取著 常恒故 得陀羅尼。

 

取著 貪欲故 得陀羅尼。

取著 瞋恚故 得陀羅尼。

取著 愚癡故 得陀羅尼。

 

取著 無明故 得陀羅尼。

取著 有愛故 得陀羅尼。

取著 身見故 得陀羅尼。

 

取著 五陰故 得陀羅尼。

取著 十二入故 得陀羅尼。

取著 十八界故  得陀羅尼。

 

取著 憶念故  得陀羅尼。

取著 分別故  得陀羅尼。

取著 六十二見故 得陀羅尼。

如是乃至  取著 一切諸行故 得陀羅尼。

 

是故凡夫  得陀羅尼。

所以者何。

若法為彼  愚癡取著。是則凡夫所得。

非謂佛得。非聲聞得。非辟支佛得。非菩薩得。

 

以是義故。

唯彼凡夫  得陀羅尼

何以故。

彼諸凡夫。以愚癡故  言有取得。

非佛世尊 及 菩薩等

 

 

爾時  善住意天子  復白  文殊師利  言。

大士。

仁若不得  陀羅尼者。將無墮彼  頑鈍位乎。

 

文殊師利言。

如是天子。我真頑鈍。

何以故。

夫頑鈍者  謂無所知。

 

我所行處  不可知故。

是故  一切諸佛世尊 及諸聲聞  緣覺  菩薩。皆墮頑鈍。

非諸凡夫

所以者何。

一切凡夫  在於數中。

諸餘智人  盡入頑鈍。

 

如須陀洹  障礙行故。貪欲心行  尚墮數中。

何況  愚癡諸凡夫等  而非數也。

天子。

是故得言  我為頑鈍。

 

我實不得  彼陀羅尼。

何以故。

乃至一法  我無所得故。

 

 

說是法時  彼大眾中  有五百比丘  聞此法門  不能信受。

生大恐怖  起誹謗心  發惡心已  棄捨而去。即自見身  墮大地獄

 

 

爾時  尊者舍利弗 白 文殊師利 言。

大士。

仁今且住。勿說如此  甚深經典。

所以者何。

今此會中  五百比丘  聞此法門  不能信受,生大怖畏  起誹謗心。即自見身  已處地獄。

 

文殊師利 語 舍利弗言。

舍利弗。

汝今不當  妄起分別。

何以故。

乃至  無有一法  墮地獄者。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無所生故。

汝今云何  忽發斯言  令我休止  勿宣是法?

 

舍利弗。

若善男子善女人。

依止我見。依止人見。依眾生見。依壽者見。

依諸見已。雖復供養 恒沙 如來 應供 正遍覺 及 比丘僧 一切眾具  隨須奉給。

如是供養  盡其形壽  無有休廢。

 

若復有人  聞我所說  甚深法門  一切世間  所不能信 

謂 空 無相 無願  無作。廣大寂靜。無生無滅。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命。無常    無我。如是諸法。

聞已誹謗  墮於地獄。

然舍利弗。

即此  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如是  甚深法已  雖墮地獄。

從地獄出  速得涅槃。

 

若善男子善女人。雖復供養  恒沙數  如來  應供  正遍覺。

以取著我  不聞如是  甚深經法  終不解脫  速證涅槃

 

 

爾時 世尊 讚 文殊師利言。

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誠如汝言。

 

若有得聞  如是  甚深微妙經典。與  值佛出世  等無有異。

何以故。

若有欲證  須陀洹果。要由此經。

欲證  斯陀含。欲證  阿那含    阿羅漢。要聞此經。

所以者何。

以不著我  乃能證法。證此法時  無有所見  無所得故。

 

 

 

爾時 世尊 告 尊者舍利弗  言。

舍利弗。

汝當知此  五百比丘。雖墮地獄  後從獄出  速證涅槃。

非彼  愚癡凡夫之人。沒於見得  墮墜疑心  供養如來  能得解脫。

舍利弗。

是諸比丘 還復    因此乃至解脫   速得涅槃。非是餘人  能速解脫。

所以者何。

以不聞  此深法門故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  甚深法門  一經於耳 

雖不信受  墮於地獄  然速解脫

其有墮見  入地獄者  未能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