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品第五

 

持世。

何謂 菩薩摩訶薩 善觀擇 十二因緣。

 

菩薩摩訶薩  觀擇十二因緣。

所謂  無有故  說名  無明。

於無明中  無法故  說名  無明。

不知明故  說名  無明。

 

云何不知明。

不知無明  決定法不可得  是名  無明。   

 

何以故說  無明 因緣  諸行?。

諸行無所有,而凡夫起作故。說無明 因緣  諸行。

從行起故  有識生。是故說  諸行 因緣   

名色二相。是故說 識  因緣  名色

從名色 生 六入。是故說 名色 因緣 六入

從 六入 生 觸。是故說  六入 因緣 觸

從 觸 生 受。是故說  觸 因緣 

從 受 生 愛。是故說  受 因緣 

從 愛 生 取。是故說  愛 因緣 

從 取 生 有。是故說  取 因緣 

從 有 生 生。是故說  有 因緣 

從 生 有 老死憂悲苦惱 聚集。是故說    因緣  老死憂悲苦惱 聚集。如是大苦惱聚。

 

於此中  為集何法。

但知顛倒  與明相違。無明聚  為後身

愛 依止 喜染求處處生。則是  愛集。

 

持世。

世間如是 為十二因緣  所繫縛。盲無眼故 入無明網  墮黑闇中。

無明為首故。具足  起十二因緣。

 

 

諸菩薩  如是思惟  觀無明實相。

知無明 空故  本際不可得

何以故。

無明  無故  本際無。

 

智者觀  非際  是本際。則不分別本際。

斷憶想分別故。不貪著無明。

知一切法  無所有。

 

是法  不爾如所說。

若說一切法  無所有。即是說  知見不明。 

能通達一切法  無所有。是為即得 明。

於此中  更無餘明。但知見無明  是名為明。

 

云何為  知見無明。

所謂一切法 無所有。一切法 無所得。一切法 虛妄顛倒。一切法 不爾如所說。

是名  知見無明。

 

知見無明  即為是 明。

何以故。

明 無所有故

 

 

無明  因緣  諸行者

諸法無所有。凡夫入無明闇冥中。狂惑作諸行業。

是 行業  無形無處

是 無明  不能生行業。

無法  而起作故。說無明  因緣  諸行業。

 

諸行業  無有聚集。若是處  若彼處 

來諸行業。亦非過去  亦非未來  亦非現在。

無明  無明性空。

行業  行業性空。

 

諸行業  無所依。但依無明  起諸行業。

諸行業  不依無明。

無明  不依行業。

 

無明  不知無明。

行業  不知行業。

 

如是無明  諸行業。以顛倒故  從無明生。

此中  不得無明。不得諸行業。不得無明性。不得諸行業性。

但以闇冥數  名闇冥。

 

以是無明闇冥故。分別說行業  從無所有法  而起作故。

無明行業  皆無所有

 

 

行業 因緣 識者。

識 不依 行業。亦不離行業  生識。行業  亦不生識。

何以故。

行業  不知行業。

行業  亦無持來者。

但顛倒眾生  從行業生識。

 

是識  不在行業內。不在行業外。亦不在中間。

是識  無有生者。亦無使生者。

但緣行業  相續不斷故  有識生。

 

智者  求識相不可得。亦不得識生。

識亦不知識。識亦不見識。識不依識。

 

 

識 因緣 名色者。

名色  不依  識。亦不離識  生 名色。是名色  亦不從識中來

但緣識故。凡夫闇冥  貪著名色。識  亦不至名色。

 

智者  於此求名色。不可得  不可見。

是名色  無形無方。從憶想分別起。

 

是名色相  識 因緣故有。

識性  尚不可得。何況從識  緣生名色。

若決定得是  名色性者  無有是處

 

 

名色  因緣  六入者。

是六入  因名色起

名在身中  故有  出入息   利益身 及 心心數法。

 

是六入  皆虛誑  無所有。從分別起  有顛倒用

 

 

六入 因緣 觸者。

是觸  依色而有   觸不觸色。

何以故。

色無所知  與草木瓦石無異。但從六入起故  分別說觸。

何以故。

六入尚虛妄 無所有。何況  從六入生觸。

 

  空無所有。從憶想顛倒起。

    無方  無處。

  空 以無觸性故。

  不知  六入。

六入  亦不知 

 

 

觸 因緣 受者。

是受  不在觸內  不在觸外。不在中間。

是觸  亦不餘處持受來。而從觸    受。

 

是觸  尚虛妄  無所有。何況  從觸生受。

諸受   無一決定相。

諸受  皆無所有。從顛倒起  有顛倒用

 

 

受 因緣 愛者。

是受  不於餘處持 愛來。

  亦不與愛合。

 

  亦不知愛  不分別愛。

  亦不知受  不分別受。

 

愛 不與受合。

是愛  亦不依受。亦不離受  有愛。

受中  尚無受相。何況 受因緣生愛。

 

  不在受內  不在受外  不在中間。

  亦不在愛內  亦不在愛外  亦不在中間。

 

愛中愛相  不可得。

是愛  但從  虛妄憶想  顛倒相應  故名為愛。

 

是愛  非過去  未來  現在。

是愛  非以縛相故起。是愛  亦非縛相。

但以因緣相續不斷故。說 受 因緣 愛。

 

智者知見

是愛  無處無方。空無牢堅。虛妄無所有。

 

 

愛 因緣 取者。

愛 不於餘處持取來。

愛 不與取合。愛 亦不能生取。

 

有愛故  說名取。

隨 因緣和合故說。

 

  不與愛合  亦不散。

  不與取合  亦不散。

  不在愛內  不在愛外  亦不在中間。

 

愛 尚無有  何況 愛因緣生取。

諸取決定  相不可得。

 

智者知見  是取虛妄  無所有。取中無取相。

是取 非過去 未來 現在。

  不在取內 不在取外 不在中間。

 

是取  但從顛倒起  因本緣生。

今眾緣故  有取。

 

無有法  若合若散。

是取  無有根本。無一定法可得。

 

凡夫受是虛妄  取是諸行  皆虛妄故。

世間為取 所繫縛。

 

智者通達  是取虛妄  空無牢堅。

無有根本。無一定法可得。

 

 

取 因緣 有者。

是取  不持有來。是取  不能生有。

而說 取 因緣 有。

 

是有  不在取內  不在取外  不在中間。

有不依止取。取  不與有合  亦不散。

但以眾緣和合故。說取因緣有。

 

取 不能生有。取 不分別有。

取尚虛妄  無所有。何況從取  因緣生有。

 

有 無有持來者。有中  有不可得。

有不在內  有不在外  有不在中間。

是有  非過去  未來  現在。

 

智者通達  是有 虛妄顛倒相應  無合無散。

 

  無所知  無所分別。

是有 無處無方。

是有 無前際  無後際  無中際。

智者通達  有相空  無牢堅。

 

 

有 因緣 生者。

是有  不持生來。

  亦不與 有合  亦不散。

 

是生  不在有內  不在有外  不在中間。

  不能生 生。亦不離 有  有生。

但示十二因緣相續。說有因緣生。

 

有 與 生  非緣  非不緣。

  尚不可得。何況從有生 生。

 

智者通達 

是生  不依於有生。

生中 無生相。生中 無自性。

生中 無根本。無一定法可得。

 

智者通達 

是生無性  無所有。

但示 十二因緣  和合相續。故說  有因緣生。

 

  無有法  若合若散。

  不在有內  不在有外  亦不在中間。

是生  非過去  非未來  非現在。

是生  前際 後際  中際  不可得。

是生  根本不可得。

 

智者通達 

從眾因緣生  顛倒相應 

虛妄無所有  如幻化相

 

 

生 因緣  老死憂悲苦惱者。

是生  不持  老死憂悲苦惱來。

  亦不能生  老死憂悲苦惱。

 

老死憂悲苦惱。不在生內  不在生外  不在中間。

老死憂悲苦惱。亦不依生。

以生故  老死憂悲苦惱可說。但示  眾因緣  生法故。

 

  不與 老死憂悲苦惱合  亦不散。

生中  生尚不可得。何況  生因緣  老死苦惱。

 

老死苦惱中  老死苦惱不可得。

何以故。

老死苦惱  不在老死苦惱內。亦不在外  亦不在中間。

老死苦惱  非過去  非未來  非現在。

 

老死苦惱  不與老死合  亦不散。

但顛倒相應  眾緣和合。具足十二因緣。故說   生因緣  老死苦惱。

 

老死苦惱  無所依止。

老死苦惱  決定相  不可得。

老死苦惱  前際  後際  中際  不可得。

 

智者通達 

老死苦惱  虛妄無所有  顛倒相應  無有根本 

不作  不起  不生。

 

 

如是觀 十二因緣法。

不見因緣法。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亦不見因緣相。

 

但知因緣 

  無緣 無生  無相  無作  無起  無根本。從本已來。一切法  無所有故。

 

通達是十二因緣。

亦見是  十二因緣  無有作者受者。

 

若法所從因生。

是因無故  是法亦無。

 

菩薩隨無明義故。一切法不可得。

入如是觀中。無緣  即是十二因緣。此中無所生。

 

菩薩  觀十二因緣  是虛妄生。

隨順  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

 

若法無者  是法亦無。

是故說  隨順無明義  通達十二因緣

 

無明  是不生 不作 不起  無根本

無一定法  無緣  無所有。

 

菩薩爾時  不分別  是明是無明。

無明實相  即是 明。

 

因無明故  一切法  無所有。

一切法  無緣  無憶想分別。

是故隨順  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

 

持世。

是名  菩薩摩訶薩  十二因緣  方便智慧。

 

若菩薩  能如是通達  十二因緣合散。

是名  菩薩善得無生智慧。

何以故。

以生滅觀  則不能善知  十二因緣。

 

若觀 十二因緣 集散。

是名  得無生智慧。

 

若得  無生智慧。

是名  通達十二因緣。

 

持世。

是故菩薩摩訶薩  欲入通達  欲證無生智慧。

應當如是  勤行修集是  十二因緣智慧。

則能觀證  十二因緣  無生相。

 

持世。

若菩薩摩訶薩  無生  即是  十二因緣者。 

即能得如是  十二因緣方便。

 

是人  以無生相  知見三界。

疾得  無生法忍。

 

當知是菩薩  於諸現在佛  得近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菩薩  不久當得受記  次第受記。

 

持世。

如是善人  因與受記  得安隱心。

於一切法  旨趣方便中  得智慧光明。

 

是人通達  十二因緣  是無生。

是人得近現在諸佛。

是人於諸惡魔  無所怖畏。

是人度生死流  得到陸地。

是人得度無明淤泥。

是人得到安隱之處。

 

 

持世。

若我今世  若我滅後。

若聞  若信  若讀誦  若修習  是十二因緣方便者。

 

我與是人授記   不久當得  無生法忍。

我亦記是人  不久當於  現在諸佛所。得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