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 世 經

 

十八性品  第三

 

持世。

何謂  菩薩摩訶薩  善知十八性。

 

菩薩摩訶薩  方便正觀  十八性。作是念。

眼性  眼性中  不可得。是眼性  無我  無我所。無常  無堅  自性空故。

眼性中  眼性 不可得故。眼性虛妄  無所有。從憶想分別起。

 

眼性  無有決定相。

虛空性  是眼性。

 

譬如虛空  無決定相  無根本故。

眼性 亦如是。無決定相  亦無根本故。

何以故。

眼性中  實事不可得故。

 

眼性  無處  無方。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眼性  無決定相  以無事故。

眼性  事不可得  眾因緣生故。

眼性  不過去  不未來  不現在。

眼性  眼相  不可得。

 

眼性  但以先業果報。屬現在緣故  數名眼性。

眼性者  即是無性。

眼性中  眼性不可得。

識行處故  數名眼性

 

若眼根清淨。色在可見處  意根相應。

以三事因緣合。說名為眼性。

 

眼性中  無決定   眼性相。

智者通達  無眼性  是眼性性

 

 

持世。

菩薩摩訶薩  若能如是 觀察選擇  眼性。

即通達  無性 是  色性。

何以故。

色性中  色性不可得。

是色性  不合不散。色無決定相故   說名色性。

 

色無根本  無分別  何況色性。

色性 則是  亦無根本。

 

色性  不在色內  不在色外  不在中間。

但以憶想分別  色 在可見處。

 

眼根清淨。以意識相應  見現在色故。數名色性。

 

譬如  鏡中面像。若鏡明淨  則生色相。

鏡中  色無決定相。

鏡中無人  而見色像。

但以外有  鏡內起色相。

 

如是  眼性清淨

所緣之色  在可見處  如鏡中像  數名色性。

 

色 無性相  無形性。

無決定性  是名色性。

 

諸色相  無我故。

數名色性  隨眾生所知故。說名色性。

 

若菩薩  知是色性。

即知

無性    色性。

無生性    色性。

無作性    色性。

何以故。

是色性  不過去  不未來  不現在

 

示無所有性。示虛妄性。示假名性。

名為  色性。

 

 

如是觀察  選擇色性。

是菩薩  正觀察選擇  眼識性。

所謂  眼識中  無眼識  無眼識性   無有常性。

眼識性  無有根本  無決定法。

眼識性  無所示。

 

是眼識性  非合非散  無有根本。

但以先業因緣起。屬現在緣  繫色緣故  數名 眼識性。

隨凡夫顛倒心故。數名 眼識性。

 

賢聖通達  眼識性  即是  非性。

何以故。

眼識性  無決定故。

從眾因緣生  屬諸因緣故  數名 眼識性。

 

識所行處  是眼識性。

是識無決定   故說無決定相。

 

無生故  示虛妄故  能分別色相故  能示緣故  說是眼識性。

隨眾生所知。如來方便分別  破壞和合一相故。

說是十八性  示識無決定相。

 

但眼清淨  能知色相。

二法和合故  說眼識性。

示眼識實相故  說眼識性。

 

眼識性者  示眼所行處  能識色

是眼識性 即是說 無性。

何以故。

智者  眼識性中  求眼識性相不可得。眼識性中   亦不得眼識性根本。

所以者何。

無決定性  是眼識性。

 

眼識性者  以假名說。

所說性者  即是說  不取義。

 

能有所見處  是眼識。

意業起  是眼識相。

故名為  眼識。

 

眼性 色性  眼識性  以是性門  說三事和合。

以知諸緣相故。即是離諸性義。

所謂  是眼性。是色性。是眼識性。有如是數  得令眾生  入於實道。

 

此中實無  眼性  色性  眼識性。

諸如來說  是知見   諸性相方便。分別說是諸性。

若人通達  是諸性方便者。則知  三性無性。

何以故。

諸性中  無性相故。

諸性中  相 不可得故。

 

耳性 聲性 耳識性。

鼻性 香性 鼻識性。

舌性 味性 舌識性。

身性 觸性 身識性。

皆亦如是

 

 

持世。

何謂 菩薩摩訶薩  觀擇意性。

菩薩作是念。

意性  無決定  根本無所有故。

 

意性中  無意性 

無決定性   是意性。

 

譬如  諸種子  種於大地。

因於水潤。得日得風。漸漸芽出。

芽不從種子出。種子  亦不與芽和合。

 

芽生  則種子壞。

種子  不離芽。

  不離種子。

芽中  無種子。

 

意性  亦如是。能起意業故  示意識故。

如種示芽。得名意性。

 

離意性  則無意。

意性  不能知意。

假名字故   說為意性。

 

是意性  不在意內  不在意外  不在中間。

但以先業因緣故起。

 

識是意業故。知所緣故。諸性名字合故。現在緣起故。

數名意性  即是  不決定意業相。即是  眾緣和合相。

亦說意性  從和合起  隨眾生所知。

 

於第一義中  無有意性。

何以故。

根本無所有故。

 

無生是意性。生無所有故。

意性  即是世俗語。

 

第一義中  決定無意性。

過去 未來 現在 不可得。

 

智者通達  無性 是意性。

 

 

諸菩薩  觀擇 法性。

無性是法性。

法性無自性。

 

自性不可得。

無決定性  是法性。

法性  根本不可得故。

決定事  亦不可得故。

 

但為  起顛倒眾生  虛妄結縛  有所知故  說言法性。

欲令眾生 入無性故。故說是  法性。

何以故。

法性中  無法性相。

 

是法性  從眾緣生。

眾緣生法  即無自性。

 

諸因緣中  無有自性。

諸因緣  皆從  眾緣和合 顛倒故  相續而生。

 

如來於此  欲教化眾生  說是法性。以世俗語言  示無性法。

是法性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但令眾生  知見善不善法。以法性說  離一切法相。

 

知見畢竟空相故。說畢竟空  即是  法性。

何以故。

無所有  是法性。

法性中  無決定有相。

 

譬如虛空  無決定相  而數名虛空。

法性  亦如是  無決定相。

破法相故  說名法性。

 

法性 即是 無性。

何以故。

是法性  不在過去  不在未來  不在現在。

但屬眾緣與緣合故。數名法性  說名法性。如眾生所知故。

 

智者證知  無性 是 法性。

法性  非合非散。法性中  無法性相  無多無少。

以示性方便故。說法性  名為性。

若行者  實通達  是法性相。即知見無性。

 

是三界法性中  無分別相。

眾因緣和合故  分別諸法故。說是法性。

 

示無決定性  是法性。

智者  非以法性相故  見法性。

 

法性    無生相。

何以故。

法性  中無有相。

智者通達  無相 是 法性。

 

法性中  無分別相。無相  無分別故。說名  法性。

法性中  無有住處。無處  無起  無住  無依止。

是法性  從本已來  不生故。是法性  無有生者。

何以故。

法性中  無性故。

 

又法性  不以合故有。

無合無散。無作無決定。名為法性。

 

菩薩摩訶薩  觀擇法性如是。

所謂  無性    法性

 

 

 

持世。

何謂 菩薩摩訶薩  觀擇 意識性。

 

菩薩摩訶薩  作是念。

不生性  是意識性。不決定性  是意識性。

意識性  無根本。無有定法。以意識性  示無性相。

何以故。

意識性中。意識性  不可得。

是意識性  虛妄無所有。顛倒相應

 

以意為首   識諸法故  名為意識。

隨凡夫所行故。說意識性。

 

賢聖觀知

非性  是意識性。

虛妄無所有 是意識性。

但示因緣法故。以意為首故。識諸緣合故  說為意識性。隨眾生所知  故如是說。

 

智者知  非性  是意識性。從眾因緣生。憶想分別起。無有性相。

即是  第一義中  無性相義。

 

世俗法中  為引導眾生故。說是意識性。

欲令眾生  知無性  是意識性。

但以小法  壞離諸性故。說是意識性。

何以故。

聖人求之  不可得。

意識性  不在意識性內。不在意識性外。不在中間。

智者通達  不合性  是意識。

 

意識  不知  意性。

意性  不知  意識。

但眾因緣生。從顛倒起。以意為首。知於諸緣  二事和合故。著虛妄故  從覺觀起。

示眾生識相故。說名意識性。

 

是意識  不在過去  不在未來  不在現在。

是意識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無有住處。從本已來  不生相。

 

意識中  無根本定法。

何以故。

是意識性相  即是  無二相  即是  無相。

是相  不以二相故有。無所示性  是意識性。

 

智者通達  意識性。

是意識性  不在一切法中  無處  無方。不與法  若合若散。

 

聖人通達  不生相  是意識性。是意識性  無來 無去 無緣。

何以故。

第一義中  意識性無緣。不可得  不可示故。

 

智者通達 

意識性是不作  是意識性 作者不可得故。

無生是意識性  生相 無所有故。

 

持世。

菩薩摩訶薩  如是觀擇  意識性。

諸菩薩  作是觀時。

觀擇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皆是  無生性  無所有性。

 

云何為觀。

所謂 

欲界中  無欲界。

色界中  無色界。

無色界中  無無色界。

以界示無界法。

 

為取欲界相者  示是欲界。

為取色界相者  示是色界。

為取無色界相者  示是無色界。

以界寄說無界。

 

如智者所知。

無所有界  是欲界  色界  無色界。

 

智者不得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是三界  皆無根本  無有定法。從眾緣起

 

是故智者  知見無界  是三界。此中無有界相。

是三界  皆虛妄合  顛倒行。

何以故。

智者  不得三界  不說三界  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

 

賢聖通達  是三界  虛妄無所有。無自性  離諸法。但是顛倒起。

為斷眾生顛倒故   知見三界故。如來分別  說三界相。

欲令眾生  知無界義故。說三界  非以性相有。

智者知見  三界相  是無界相。

 

 

持世。

菩薩摩訶薩  如是觀時。

觀眾生性  我性  即是  虛空性  無所有性  無生性。

何以故。

眾生性  我性  虛空性  無別無異。

如是諸性  皆虛空出。但從眾緣生故  名之為性。

此中決定  無性相。

何以故。

虛空中  無一定性相。

是諸性相  皆入虛空。是無所有義。

 

譬如虛空無性。

是法  畢竟離相  無所有相。

一切諸性  亦如是  離性相。

 

諸性中  無性相。

性相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性中  無有性。

性中  不攝性。

  不依止性。

一切性  無所依止。一切性不生。

 

智者於諸性中。不得生性。不得滅性。不得住性。

一切諸性。不生  不起  不住。從本已來  不可得。

 

智者  不貪  不著  諸性假名。不受  不念。

是故智者。通達知見  一切諸性  皆是無生相。

 

若是無生相  即無有滅。

第一義中  一切諸性  不可得。

 

世俗法故  分別說諸性。

第一義中  不說諸性。

 

智者  知見通達 

一切諸性  如第一義。

 

 

持世。

菩薩摩訶薩  如是觀擇 

通達  十八性    三界眾生性  我性  虛空性。

 

諸菩薩  如是觀擇通達時。

不得性  不見性。

亦通達  一切諸性  假名字。

亦信解  諸入一切性  是無性。

 

亦知分別諸性。

以世俗故  分別說諸性。令一切諸性  入第一義中。

 

亦善通達  無性方便。

亦為眾生  分別說諸性。

亦令眾生  善住諸性。

 

以世俗語言  為眾生  說無性法。

亦不以二相  示諸性

 

雖知 一切諸性無二

亦以 方便說  諸性從因緣起。

 

雖以世俗言說  引導眾生。

而示眾生  第一義。

 

雖善知  分別諸性。

而信解通達  一切諸性  無所有

何以故。

持世。

如來  以第一義故。於性無所得。亦不得諸性相。

 

持世。

我於諸性  無所斷  無所壞。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第一義中  無諸性。

 

一切諸性  無所有  無決定。

一切性  同虛空。

一切性  入虛空。

一切性  無生相。

如來通達一切性

 

如是持世。

如來  不說諸性相。亦不說  諸法力勢。

何以故。

若法無所有。不應更說  無所有性相。

 

持世。

如來亦說  無所有性相。此中  實無所說性相。

持世。

是名  善分別諸性。

 

菩薩摩訶薩  得是善分別。

能知一切諸性假名。

能知世俗相

能知第一義相

能知諸性決定。

能知世諦  能分別諸相。

能知隨宜   能知諸相合。

能知諸相旨趣。

能知諸相所入。

能分別諸相。

能知諸相無性。

能令一切諸性  同虛空性。亦於諸性  不作差別。

於諸性中  不得差別  不說差別  亦為眾生  善說破壞諸性。

 

持世。

譬如工幻師  能示眾生  種種幻事。令知種種幻相。

若有知識親友。語言是幻   說幻實事。

是幻虛妄  示顛倒眾生。

若有智者  則知是幻。

 

 

持世。

世間性如幻。

諸菩薩摩訶薩  入此幻法中。

知世間  是幻性。

世間所行  如幻。

 

是人以方便力。示眾生  世間如幻。

若有知此世間  如實相。為說世間  虛妄如幻。

 

若有  深智利根  不開示之  自能得知。

知諸法空  如幻無實  無有根本。

 

知一切法  皆誑凡夫。

一切法  皆繫虛妄緣中。

 

持世。

是故諸菩薩摩訶薩  若欲入如是諸性方便。

於如是等深經  無染無得。

 

說一切諸性  知見相。

說一切諸性  無文字  無和合。

 

亦說諸性  方便智慧。

亦說因緣  所作旨趣。

 

亦說一切諸法  如實相。

所謂  世間 出世間。有為無為  繫不繫。

善知方便旨趣  說第一義  世俗義 了義經未了義經。種種因緣解說。

於是甚深經中  應勤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