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三戒經

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  王舍城  祇闍崛山。

而是山王  高峻廣博  持眾雜穀。

猶如大地  生雜種華。緊那羅  乾闥婆眾。常所遊止 

 

有種種諸眾  天龍  \  夜叉  \  羅剎  \  毘舍遮  止住其中。

多種雜類  所謂  師子虎[-+]。象馬騏驎。熊羆獐鹿。青牛水牛。羖羝獼猴。是等眾獸  止住其中。

有無量眾鳥  所謂  孔雀鸚鵡。鸚鵒  命命鴝[*]鳧鴈  鴛鴦。鵝鴨黑鴈。山雞鶡雞。烏雉鳩鴿。雕鷲雀遮沙。

如是眾鳥  依止而住。

 

是諸眾生  以佛力故。

不為 貪欲 瞋癡 所惱。不相茹食。共相親愛  如母如子。

 

是時山王中。稠林鬱茂  枝條無折。

多眾雜樹。天木樹。畢利叉樹。馬耳樹。畢鉢羅樹。緊柷加樹。呵梨勒樹。呵摩勒樹。毘醯勒樹。

多羅樹。迦尼迦樹。菴婆羅樹。閻浮樹。木芥  蒲桃  桃 杏  梨奈  婆隆伽樹  胡桃  安石留鎮頭迦樹。尼駒羅樹。

松柏豫樟波奢樹。勳陸栴檀沈水蘇合。

是等諸樹  無不備有。

 

是山王中。水陸眾華  悉皆具足。

  阿提目多華。瞻婆華。波吒羅華。婆師華。須曼華。修乾陀華。由提迦華。迦膩迦華。牛蕀百葉曼殊沙華。

是等眾華  遍布其地  光飾山王。

又有水華。青黃赤白雜色蓮華。皆悉具足。

 

是山王中。常於夜半  興起大雲。天龍微雲  降於八味  細微香雨。

[-+]牛頃。此雨著潤  祇闍崛山。後夜清明  無諸雲翳。微風清涼  悅適身心。

是山王中  所住眾生。及諸草木  充潤光澤。猶如華鬘  以水灑之  光色鮮淨  遂倍增勝。

 

祇闍崛山  生柔軟草。色香味具  青縹右旋。眾雜妙色  如孔雀項。

其香猶如  婆師羅華。其觸猶如  迦陵迦衣。

其地柔軟。下足之時  足陷四指  舉足還復。

 

是山王中  多諸池流。清冷水滿  生諸蓮華  青黃赤白  紅紫等色。大如車輪。

若取華時。香氣普熏  滿一由旬。

 

是山王頂。出生  大妙蓮華之座。無降伏寶  青琉璃為莖。閻浮檀金為葉。堅黑栴檀為臺。馬瑙寶王以為其鬚。

縱廣如海。百億 阿修羅王  常所執持。

百億雜色  寶王網  以覆其上。

 

百億 龍王  雨妙香雨。

百億 金翅鳥王  口銜繒綵。

百億 緊那羅王  歡喜瞻察。

百億 摩睺羅王  而觀視之。

百億 乾闥婆王  歌詠讚歎。

百億 天王   雨末香衣服。雨 香華鬘 幢幡蓋雨。

百億 梵王  在上空中  合掌而侍。

百億  淨居天眾  合掌禮敬。

百億  轉輪人王  七寶侍從  來至其所。

百億  海王  從大海出  而敬禮之。

百億  大珠寶王  以為照明。

百億  淨摩尼寶王  以間錯之。

百億  遍悅寶王  為華子實。

百億  光明德寶王  以為照明。

百億  雜色摩尼寶王  以為照明。閻浮幢寶王  為善安持。

百億  金剛師子寶王  不壞莊嚴。

百億  日藏寶王  以雜莊嚴。

百億  雜色不可思議寶王  出雜種色。

百億  如意寶王  出無盡莊嚴。

 

是大蓮華  

從於  如來  出世善根  之所出生。

菩薩志意  之所護持  遍現諸方。

從如幻法出  善法業生。

從無諍法眼  之所莊嚴 

如夢法生。從無行起  從無礙道來。

充遍滿於  十方法界。

 

是佛境界  功德所致。

若於  無量阿僧祇劫。歎其功德  不可窮盡。

 

 

爾時世尊   於是華上  結加趺坐。

與大比丘眾  八千人俱。

其名曰 

阿若憍陳如。大德曷尸波闍。大德婆賓。大德摩訶男。大德優陀耶。大德耶奢。

大德富那。大德無垢。大德憍梵鉢提。大德善臂。大德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

那提迦葉。摩訶迦葉。大德迦栴延大德舍利弗。大德大目乾連。大德阿那律。

須菩提。離波多。富婁那。彌多羅尼子。優波離。羅睺羅。難陀。大德阿難等。

如是上首八千人俱。

 

悉皆諦了  如實之性  觀察實際。

度於法性  度諸有海。行於如來  虛空之行。

結縛永斷  無巢窟礙。行空寂靜  永斷疑網。

信佛智海  度到彼岸。益利世間  作不請友。欲護一切  所有眾生。

慈心不捨  一切眾生。善能演出  一切佛行。

守護佛法  誓護佛法。善趣佛種  向一切智。

 

 

復有  菩薩摩訶薩  八千人俱。

普賢菩薩。文殊師利  而為上首。

無上智菩薩。無上寶智菩薩。無礙智菩薩。華上智菩薩。日上智菩薩。月上智菩薩。

無垢上智菩薩。金剛智菩薩。遠塵智菩薩。遍說智菩薩。光幢菩薩。山幢菩薩。

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淨幢菩薩。日幢菩薩。欲樂幢菩薩。

離垢幢菩薩。遍悅幢菩薩。地威德菩薩。寶威德菩薩。大威德菩薩。金剛智威德菩薩。

無垢威德菩薩。日威德菩薩。月威德菩薩。山威德菩薩。智照威德菩薩。遍威德菩薩。

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淨德藏菩薩。

法海藏菩薩。遍悅藏菩薩。船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日眼菩薩淨眼菩薩。

無垢眼菩薩。無礙眼菩薩。遍見眼菩薩。善利智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菩薩。

虛空眼菩薩。普眼菩薩。天冠菩薩。照法界志冠菩薩。道場珠冠菩薩。

悅諸方冠菩薩。一切佛現在藏冠菩薩。超一切世間冠菩薩。遍悅一切冠菩薩。

無毀冠菩薩。覆一切如來師子座冠菩薩。照一切法界虛空冠菩薩。龍主髻菩薩。

梵主髻菩薩。離一切佛法慢髻菩薩。道場髻菩薩。出一切願海音珠髻菩薩。

放一切如來光場珠髻菩薩。一切虛空無壞語寶髻菩薩。諸佛神通遍照幢寶珠網覆髻菩薩。

出一切如來法論聲髻菩薩。出一切三世名聲髻菩薩。大光菩薩。淨光菩薩。寶光菩薩。

離垢光菩薩。月光菩薩。法光菩薩。寂光菩薩。日光菩薩。神通光菩薩。

天光菩薩德相菩薩。智相菩薩。法相菩薩。無壞相菩薩。光相菩薩。華相菩薩。

珠相菩薩。佛相菩薩。梵相菩薩。遍超相菩薩。梵音菩薩。海音菩薩。地音菩薩。

世音菩薩。石山音菩薩。遍法界音菩薩。出一切法海雷音菩薩。摧一切魔場音菩薩。

出大悲道雷音菩薩。滅一切世苦惱音菩薩。法勇菩薩。增勇菩薩。智勇菩薩。

德山勇菩薩。德增勇菩薩。名稱勇菩薩。普照勇菩薩。大慈勇菩薩。智照勇菩薩。

如來種性勇菩薩。光德菩薩。勝德菩薩。法勇德菩薩。遍光德菩薩。法德菩薩。

月德菩薩。虛空德菩薩。寶德菩薩。相德菩薩。智德菩薩。婆羅王德菩薩。法主王菩薩。

世主王菩薩。梵主王菩薩。石山主王菩薩。眾主王菩薩。天主王菩薩。寂主王菩薩。

不動主王菩薩。化主王菩薩。菩提勝主王菩薩。寂聲菩薩。無礙聲菩薩。地聲菩薩。

大海聲菩薩。雷聲菩薩。照法聲菩薩。虛空聲菩薩。一切聲菩薩。善眼雷聲菩薩。

發本願聲菩薩。滅一切魔場覺菩薩。智山覺菩薩。虛空覺菩薩。無礙覺菩薩。

寤音覺菩薩。照三世覺菩薩。寶覺菩薩。無畏覺菩薩。遍照覺菩薩。法界眼照覺菩薩

如是等  菩薩摩訶薩  八千人俱。

 

悉皆具足  普賢願行  

所行無礙  遍諸佛剎   現無量身。悉能往至  一切佛所。

眼界清淨  所見無量。悉能現佛  一切神通

所緣  無量一切如來   有成佛處。悉往其所  無有疲惓。

 

智光普照  一切法海。無量億劫  歎德叵盡。

樂說清淨  量同虛空。智行清淨  無所依倚。

隨眾所樂  而為現形  無有障礙。

解無眾生  無我等界。慧如虛空  如智光網。普照一切  所有法界。

 

其心畢竟  寂靜無亂。一切陀羅尼  智種境界。三昧無畏  所往無礙。住於法界  百億眼目。

行一切法  得無所畏 

觀無量智海  禪波羅蜜  到於彼岸。

  般若波羅蜜  神通波羅蜜   過諸世間  

三昧波羅蜜  善得自在。

 

復有  五百比丘尼。

其名曰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安隱比丘尼。蓮華比丘尼。

極苦 瞿曇彌比丘尼。羅睺羅母  耶輸陀羅比丘尼。

是等上首  五百比丘尼俱。

 

復有  五百優婆塞。

其名曰

善威德優婆塞。天威德優婆塞。慧光優婆塞。名稱威德優婆塞。

過名稱威德優婆塞。善志優婆塞。月德優婆塞。

月歡喜優婆塞。大歡喜優婆塞。羅睺跋陀優婆塞。大賢優婆塞。

如是上首  五百優婆塞。

 

復有 五百優婆斯。

大光優婆斯。善光優婆斯。善身優婆斯。可樂身優婆斯。賢優婆斯。賢德優婆斯。

月光優婆斯。相光優婆斯。德光優婆斯。善眼優婆斯。

是等上首  五百優婆斯。

 

及餘 天 \   \夜叉 \ 乾闥婆  \ 阿修羅  \ 迦樓羅 \ 緊那羅  \  摩睺羅伽  等。

恭敬圍遶  於佛世尊。

 

 

爾時世尊  而演說法。名曰  三戒。

廣分別說  一切諸佛  如來境界  菩薩所行。

 

能悉普照  一切法界。明照一切  諸法界場。

入淨莊嚴  一切法界。摧滅一切  諸外道等  降諸魔怨。

 

普悅一切  諸眾生界。能知一切  諸眾生等  迷惑之心。

隨眾生心  而為演說。善能照了  轉眾生根  而為顯示。

 

 

是時  大德摩訶迦葉。從座而起  整衣服。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白佛言。

世尊。

若諸眾生  求於佛法  力無所畏

如是等人  當集何法。

當以何法  護是眾生。

當以何法  令不退轉無上正道。

 

如是請已

 

佛告迦葉。

善哉善哉。

迦葉。

汝今所問  多所  安樂 安隱  世間  利益天人。

乃能問佛  如是之事。

 

迦葉。

汝今諦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  分別解說。

 

大德迦葉 及 諸大眾  受教而聽。

 

佛告迦葉。

若有眾生  求佛智慧 佛力無畏。

迦葉。

是等眾生  於一切法  應無所得  無所依倚  生諸善根。

 

迦葉。

若有菩薩 

求於  無上正真道時。若有相著。

或於佛法  起有為相。

或於佛法  起無為相。

或於佛法  而起妄想。

 

自作是相  我知佛法。於是相中  堅執不捨。

當說是人  不名為  向於無上道。

何以故。

悕欲佛法  則為著我。

當作是修  若數執我  則不能斷。

若不能斷  則有悕望。

所悕望處  乃悕望法   便為所害

 

若為所害  便起馳騁。

若起馳騁  則有流轉。

若已流轉  則有貫穿。

若已貫穿  則有妄想。

若已妄想  則有分別。

若已分別  增益妄想。

若增妄想  則有思覺。

若已思覺  則有堅著。

若已堅著  則有隨逐。

若有隨逐  則有迷惑。

若已迷惑  則便為失。

 

云何為失。

  失安隱。

 

云何安隱。

謂 無分別。

 

若起分別  則便有常。

若已有常  則有對礙。

若有對礙  則便有住。

若已有住  則有相續。

若已相續  則有相違。

若已相違  則重相違。

若重相違  則有虛錯。

若已虛錯  則有狂亂。

若已狂亂  則有虛誑。

若已虛誑  則有憂惱。

若已憂惱  則有悔恨。

若已悔恨  則有所害。

 

善不善法 隨所愛著。

然實無有定法可著。但以想轉 為想所縛。

是名 想縛。

 

貪 無定處。

瞋 無定處。

癡 無定處。

起於 妄想分別之心  不能度得  無上正道。

迦葉。

是名  愛處。

 

何故名之  為 愛處。

無有定法  名之為愛。

無可愛法  無可愛處。

 

但堅著愛  唯空堅著。

謂堅著 我 

堅著 眾生。

堅著 淨 不淨。

 

 

迦葉。

一切法空  妄想為物。

若無物想  則以菩提為物。

 

若以菩提為物  則是我想。

若有我想。是則 不名為菩薩 也。

 

何故名之為 我想也。

雖有所想   想無所得。

想無所得  名為 我想。

 

是故不真實句  名為我想。

若眾生實   則菩提實。

 

云何為菩提。

  見諸法  皆悉如幻。

 

云何如幻。

  不說我想  命想  眾生想。

 

若有無想  在於心者。是人則著  想及非想。

若著 想非想  是則 狂醉。

若已狂醉  則為一切眾苦所追。

若為一切眾苦所追。如來說名為  住狂諂。

 

何以名諂。

住於狂亂  有妄思惟。

若妄思惟  則有我 我所。

若有我 我所  則有言說。

 

若有言說。

如來說名為  無言說。

 

彼為言說  言說所持。

是故說言  一切諸法  從思惟有  悉是我實。

 

迦葉。

猶如空中  有雲聚起。

而是雲聚  不從  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  而來。

 

如來 實說  不從十方方所而來。

解如是已  如實而說。

隨義演說  相應實說。

而是雲聚  則非是聚。說名 雲聚。

 

何故說名 雲聚也。

起眾雜色 ,種種雜色  從虛妄起。

是中  無定名為  雲霧。

 

見雲霧起 

雖見雲霧  無有定想。

是中畢竟  無雲霧實。

 

迦葉。

猶如有人  語餘人言:相與共往  至蔭處坐。

智慧之人  作如是言:我今不往。

是人答言:不說有我  但說有蔭。

智者有言:汝若說蔭  則為非蔭。

迦葉。

汝觀是人    於少言說  尚不繫著

 

 

如是迦葉。

若解  如來 法性道者。

於大眾中  正師子吼。

 

迦葉。

如來尚欲  於不善法  行於善法。

若世眾生  有我想者。於如來所  是第一義。

何以故。

如來解  如是我想者  則為非想。

餘小凡夫  不知  如來隨宜所說。與如來諍。

 

是故我說 

世間與我諍。

我不與世間諍。

 

云何世間。

世間者  名曰眾生。

 

云何名為  眾生世間。

如來了知  世間如如。 是故名曰  眾生世間。

 

諸凡夫等  自生是知  是生是滅   互相殘害。是彼言說  欲得出世。

何以故。

此得大闇  住著世故。

 

若住著世  則便有貪。

若貪則瞋。

若瞋則癡。

若癡則有諍。

若諍則相違。

 

與誰相違。

謂與  如來 及  聲聞僧。

 

若相違則貪  

若其有貪  則重相違。

若重相違  便取於有。

若取於有  則便求有。

若已求有  便不知足。

若不知足  則便多作。

若已多作  便有多欲。

若有多欲。則住  欲界 色 無色界。

 

若住三界  則便執著。

若已執著  則無逆流。

若無逆流  則常受死。

若常受死  不至涅槃 

  不至涅槃    叵至處。

 

至 叵至處

  至地獄如是。

 

 

迦葉。

修行不吉  名為不修。

若不正修  則有瞋恚。

若有瞋恚  則無推求。

若不推求  則不識我想。

若不識我想  則同一聚  同為一物。謂我我所。

 

云何名我

執著不實  作種種妄想。造作諸業。

若作 種種妄想   造作諸業  則著於我。

 

云何我所

無有智故  名為  我所。

 

又是身者。

諸物和合  名之為 身。名 戒聚果。

 

以瞋恚心  輕於他人。

以瞋恚故  生於我慢 

如聚生穀  攝受守護。

是名  我所。

 

若有我所  則有狂惑。

若有狂惑  則便有癡。

若已有癡  便有誹謗。

若有誹謗  則便有瞋。

若已有瞋  便有貪取。則為所燒。

 

為所燒者

為想所燒。所謂  男想 \ 女想  \ 命想  此是  我許。

是名  我所。

 

有我所者  彼罵我所。

罵我所者  謂是凡夫。

是凡夫道  之所依止。

是名  我所。

 

 

迦葉。

若不聞此法  知於菩提  知菩薩行  此知於行。

 

迦葉。

是菩薩行  都無有行。名菩薩行。

 

又迦葉。

菩薩行滿  決定清淨  極為清淨。無有是處。

若有精進  斯說大法。此以諸法  如虛空聚  不取法聚。

 

是人所說。

大法相應  非不相應。

斯有功德  不住惡處。

是有德行  非是德行。

是能持法。

 

如是受持  不著持法。

何以故。

如來所說  最為第一  應供中最。

眾生問道  我應當以  勝法而答。

 

云何勝法。

所謂  一切諸法無想。

 

迦葉。

如是菩薩  名淨持戒。

心不起惡  不作障礙。

 

不謗 比丘尼。

不親近  白衣。

不殺  不盜  不邪婬 

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 

不貪瞋  不邪見。

不自惱  不惱他。

不親近欲  不貪欲   於欲  不毀呰  不調戲。

不自作   不教他作。

 

不至婬舍。不至寡婦。不至童女。

不近 捕鳥 \ 網魚  獵師。

不近 魁膾 旃陀羅人。

不近他妻 \  飲酒之人。

乃至不以手  執其手  而共諍競。

如避惡狗   遠此亦爾。

 

捨遠此時  乃至  不生一念惡心。

住於慈心。捨二十事。

 

何等二十。

捨離女人  終不共戲 

與其麤語  不共論議  起於鬪諍。

  不恭敬 供養父母。

  不恭敬 佛法僧。

若女減少  無二十眾  不為說法。除有男子。

 

若比丘尼。聚會說法  不往其所。

終不問訊  於比丘尼。

不與女人書。亦不為作。

親族別請  不受其請。

終不欲心  住女人前。乃至不宜  共同道行。

 

若有  比丘尼  而戲弄之   後不還報。

一切時中。終不受著  比丘尼 衣。

除在四眾  演說法時  有施衣者。生心如地  然後受之  不面前受。

 

一切時中  若有比丘尼  勸道施衣  終不受取。

一切時中  設令病苦  若尼勸食  終不食之。況復無病。

一切時中  寡婦請食。若僧數不滿  終不受之。

一切時中  不入於 比丘尼寺。

 

一切時中  亦不請喚  於比丘尼。請喚拱手  仰頭棄捨  背去。

若說法時  有比丘尼  來禮其足。至心合掌  目不異視  不動其足。

 

非為身健  名大丈夫。

若心勇健  正念一處  名曰丈夫。

 

於一切物  不生愛心。

於一切時  終不生瞋。

常當專念  於一切智。

聞是法已。應當修學  而增長之。

 

迦葉。

向菩薩乘  善男子善女人。聞法已  不能修學。是終不得  無上正道。

何以故。

迦葉。

由修學故  得無上道。

非不修學  得無上道。

 

迦葉。

若不修學  得無上道。

兔馬貓狸  亦當得成  於無上道。

何以故。

不正行者  無菩提故。

 

迦葉。

若以音聲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如是言

我當作佛  我當作佛。而成佛者。

無邊眾生  亦當作佛。

 

迦葉。

但是眾生  具是行難。

乃至一日一夜  尚不能專。況復一劫  乃至千劫。

是故如來  出世甚難。

 

迦葉。

三千大千世界之中  一切眾生。若一劫 若十劫。若百劫 若千劫。若百千劫  若萬億劫。

皆共同聲唱。一切眾生  汝當作佛  汝當作佛。

 

是諸人等  如是不懈  常作是言。

汝當作佛  汝當作佛。

 

口業不息。不能令其  起菩提心。

若得作佛  無有是處

 

 

 

迦葉。

我滅度後  末世之時。及與汝等  般涅槃後。諸天不護。

 

爾時雖有  聞我所說  發菩提心。

有諸比丘  發菩提心。當住二十法。

何等二十。

謂當親近於比丘尼。

食不淨食 

著揣食 

受尼勸食。

 

迦葉。

猶如今時  多聞比丘  空閑靜處  若在眾會  勤修集法。

 

如是迦葉。

當于爾時   諸比丘等。若在聚落  若閑靜處   與比丘尼  而共和集  勤問於法。

當重生於  婬欲心  不生法心。

 

是比丘尼 

多生欲心  少生法心。

迦葉。

汝觀是人 得菩提名。

當墮大惡 可畏道中。

 

迦葉。

汝觀爾時  詐以為法  共相親近

若相見時  欲火所燒  出不淨言。

相親近時  用為弟子。

初以師法  和南禮敬。

自是之後  當漸遣使。

若遣使時  勝達名字。

 

既達名已  私竊為妻  共道入出。

後聞他問  是誰所有  云何族親。

呼為姊妹  數數相見。

 

數相見故  則墮非處。

互生欲心  漸現欲相。

 

以言說之  遂為不淨行。

習閻羅王法  失於菩提  生天涅槃。

 

捨於 如來    捨遠法  亦無僧利。

住於一處  生 欲覺  瞋覺  惱覺  害覺。

 

菩薩行業  四淨梵行。是人無有

如餘菩薩  勤四梵行。

是人勤行  欲瞋等覺  亦復如是。

 

迦葉。

當于爾時  是惡人住  有是賊住  有鬪諍住。

 

迦葉。

爾時禁制  悉皆毀壞。聞是等經  便生輕毀。

 

本所持戒  本行檀施。生於歡喜  發菩提心。

後聞是經  而毀謗之。

 

迦葉。

當于爾時  有是印相。

聞如是經 而生誹謗。

 

若有  淨戒持法比丘  應如是知  如經句來。

應當捨離  如是之人。以其無有愛法心故。

 

 

復次迦葉。

當于爾時。是諸人等  自唱是言  我行菩薩道  生於狂逸。

以狂逸故。自稱  我是大阿羅漢  我是緣覺。

彼不可治  不可復住  向於惡趣。

 

復次迦葉。

爾時無有  作善業者。令多眾生  毀呰菩提。

迦葉。

當于爾時  粗有形相。

 

復次迦葉。

當爾之時。有一人行  相似波羅蜜。

是為後世  粗有形相。

 

復次迦葉。

當于爾時。如是等經  說真實者  當被謗毀。

當見捨棄  云邪見說

 

迦葉。

時癡人  不知此經  禁制破戒。

 

迦葉。

當于爾時  悉為惡賊 

自不見法  無惱菩提   愚默靖思  謗無菩提

 

復次迦葉。

當于是時  無和合僧  粗有形相。

 

 

 

大方廣三戒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