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百八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
善現品 第六之三
復次善現!
所言 菩薩摩訶薩者,
於意云何?
地界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無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無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樂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樂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苦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苦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無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無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不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不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不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不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有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有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無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無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有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有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無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無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不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不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不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不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雜染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雜染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清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清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生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生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地界 滅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界 滅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復次善現!
所言 菩薩摩訶薩者,
於意云何?
無明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無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無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樂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樂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苦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苦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無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無我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不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不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不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不空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有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有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無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無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有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有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無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無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不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不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不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不遠離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雜染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雜染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清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清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生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生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無明 滅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行 乃至 老死 滅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爾時 佛 告 具壽善現:
汝觀何義 作如是言:
色等法 增語 非菩薩摩訶薩?
復觀何義 作如是言:
色等法
若常 \ 若無常 增語、
若樂 \ 若苦 增語、
若我 \ 若無我 增語、
若淨 \ 若不淨 增語、
若空 \ 若不空增語、
若有相 \ 若無相增語、
若有願 \ 若無願增語、
若寂靜 \ 若不寂靜增語、
若遠離 \ 若不遠離增語、
若雜染 \ 若清淨增語、
若生 \ 若滅增語,
亦非菩薩摩訶薩 耶?
時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
色等法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常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無常!
色等法 常 \ 無常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常\無常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常\無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樂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色等法苦!
色等法 樂\苦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色等法 樂\苦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樂\苦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我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無我!
色等法 我 \無我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色等法 我 \無我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我 \無我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淨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不淨!
色等法 淨 \不淨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色等法 淨\不淨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淨 \ 不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不空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空!
色等法 空 \ 不空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空 \不空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空 \不空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有相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色等法 無相!
色等法 有相 \ 無相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有相 \ 無相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有相 \ 無相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有願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無願!
色等法 有願 \ 無願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有願 \ 無願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有願 \ 無願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寂靜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不寂靜!
色等法 寂靜 \ 不寂靜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寂靜 \ 不寂靜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寂靜 \ 不寂靜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遠離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不遠離!
色等法 遠離 \ 不遠離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遠離 \ 不遠離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遠離 \ 不遠離 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雜染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清淨!
色等法 雜染 \ 清淨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雜染 \ 清淨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雜染 \ 清淨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
色等法 生 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
況有 色等法 滅!
色等法 生 \ 滅 尚畢竟不可得,
況有 色等法 生 \ 滅增語!
此增語 既非有,
如何可言 色等法 生滅增語 是菩薩摩訶薩?
佛言善現!
善哉!善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善現!
色等法 及 常 \ 無常等 不可得故,
色等法 增語 及 常 \ 無常等 增語 亦不可得,
法 及 增語 不可得故,諸菩薩摩訶薩 亦不可得,
諸菩薩摩訶薩 不可得故,所行 般若波羅蜜多 亦不可得。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學。
復次善現!
汝先所言『我都不見 有一法 可名菩薩摩訶薩。』者,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善現!
諸法 不見 諸法,
諸法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諸法,
法界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色界,
色界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受、想、行、識界,
受、想、行、識界 不見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眼處,
眼處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耳、鼻、舌、身、意處,
耳、鼻、舌、身、意處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色處,
色處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聲、香、味、觸、法處,
聲、香、味、觸、法處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眼界,
眼界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耳、鼻、舌、身、意界,
耳、鼻、舌、身、意界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色界,
色界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聲、香、味、觸、法界,
聲、香、味、觸、法界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眼識界,
眼識界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耳、鼻、舌、身、意識界,
耳、鼻、舌、身、意識界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地界,
地界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水、火、風、空、識界,
水、火、風、空、識界 不見 法界。
善現!
法界 不見 無明,
無明 不見 法界;
法界 不見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行 乃至 老死 不見 法界。
善現!
有為界 不見 無為界,
無為界 不見 有為界。
善現!
非離有為 施設 無為,
非離無為 施設 有為。
如是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法 都無所見,
無所見故 其心 不驚 不恐 不怖,
於一切法 心不沈沒 亦不憂悔。
何以故?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 如是修行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見 色,
不見 受、想、行、識;
不見 眼處,
不見 耳、鼻、舌、身、意處;
不見 色處,
不見 聲、香、味、觸、法處;
不見 眼界,
不見 耳、鼻、舌、身、意界;
不見 色界,
不見 聲、香、味、觸、法界;
不見 眼識界,
不見 耳、鼻、舌、身、意識界;
不見 地界,
不見 水、火、風、空、識界;
不見 無明,
不見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不見 貪欲,
不見 瞋恚、愚癡;
不見 我,
不見 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
不見 欲界,
不見 色、無色界;
不見 聲聞 及 聲聞法,
不見 獨覺 及 獨覺法,
不見 菩薩 及 菩薩法,
不見 諸佛 及 諸佛法,
不見 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 都無所見,
無所見故 其心 不驚 不恐 不怖,
於一切法 心不沈沒 亦不憂悔。
爾時 具壽善現 白佛言:
世尊!
復何因緣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法 心不沈沒 亦不憂悔?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普於一切 心、心所法 不得不見,
由是因緣,
於一切法 心不沈沒 亦不憂悔。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世尊!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何因緣故 於一切法 其心 不驚 不恐 不怖?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普於一切 意 及 意界 不得不見。
如是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法 其心 不驚 不恐 不怖。
復次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 都無所得,
應行 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處 及一切時,
不得 般若波羅蜜多,
不得 般若波羅蜜多名;
不得 菩薩摩訶薩,
不得 菩薩摩訶薩名,
亦不得 菩薩摩訶薩心。
善現!
應如是 教誡教授 諸菩薩摩訶薩,
令於 般若波羅蜜多 皆得成辦。
第二分
入離生品
第七
爾時 具壽善現 白佛言:
世尊!
若菩薩摩訶薩
欲圓滿 布施波羅蜜多,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圓滿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色,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受、想、行、識,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眼處,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耳、鼻、舌、身、意處,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色處,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聲、香、味、觸、法處,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眼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耳、鼻、舌、身、意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色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聲、香、味、觸、法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眼識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耳、鼻、舌、身、意識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眼觸,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耳、鼻、舌、身、意觸,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耳、鼻、舌、身、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地界,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水、火、風、空、識界 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遍知 無明,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遍知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永斷 貪欲、瞋恚、愚癡,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永斷 薩迦耶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恚,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永斷 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永斷 一切隨眠、纏結,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永斷 四食,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永斷 四暴流、軛、取、身繫、顛倒,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遠離 十不善業道,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受行 十善業道,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修行 四靜慮,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修行 四無量、四無色定,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修行 四念住,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修行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得 佛十力 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欲得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自在 入覺支三摩地,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自在 遊戲六種神通,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於 四靜慮、四無色、滅盡定 次第超越 順逆自在,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於 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皆得自在,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於 一切師子遊戲三摩地,乃至 師子奮迅三摩地 入出自在,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於入\出
健行三摩地、寶印三摩地、妙月三摩地、月幢相三摩地、
一切法印三摩地、觀印三摩地、法界決定三摩地、決定幢相三摩地、
金剛喻三摩地、入一切法門三摩地、三摩地王三摩地、王印三摩地、
力清淨三摩地、寶篋三摩地、入一切法言詞決定三摩地、入一切法增語三摩地、
觀察十方三摩地、一切法 陀羅尼門印三摩地、一切法 無忘失三摩地、一切法 等趣行相印三摩地、
住虛空處三摩地、三輪清淨三摩地、不退神通三摩地、器涌三摩地、
勝定幢相三摩地 及餘無量 勝三摩地 皆得自在,
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滿 一切有情所願,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 欲滿 如是殊勝善根,
由此善根 得圓滿故,不墮諸惡趣,不生貧賤家,不墮聲聞 及獨覺地,
於菩薩頂 終不退墮,當學 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 舍利子 問 善現言:
云何名為 菩薩頂墮?
善現答言:
若諸菩薩
無方便善巧 而行 六波羅蜜多,
無方便善巧 而住 三解脫門,
退墮 聲聞 或 獨覺地,
不入 菩薩正性離生,
如是名為 菩薩頂墮。
時舍利子 問善現言:
何者名生?
善現對曰:
生 謂 法愛。
舍利子言:
何謂 法愛?
善現對曰: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 色空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空
而起想著;
安住 色無相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無相 而起想著;
安住 色無願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無願 而起想著;
安住 色寂靜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寂靜 而起想著;
安住 色遠離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遠離 而起想著;
安住 色無常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無常 而起想著;
安住 色苦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苦 而起想著;
安住 色無我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無我 而起想著;
安住 色不淨 而起想著,安住 受、想、行、識不淨 而起想著。
舍利子!
是為 菩薩摩訶薩 隨順法愛,
即此法愛 說名為 生。
復次舍利子!
若菩薩摩訶薩 作如是念:
此 色 應斷,
此 受、想、行、識 應斷;
由此故 色 應斷,
由此故 受、想、行、識 應斷。
此 苦 應遍知,由此故 苦 應遍知;
此 集 應永斷,由此故 集 應永斷;
此 滅 應作證,由此故 滅 應作證;
此 道 應修習,由此故 道 應修習。
此是 雜染,此是 清淨;
此應 親近,此 不應親近;
此應行,此 不應行;
此是 道,此 非道;
此是 應學,此 不應學。
此是 布施波羅蜜多,此非 布施波羅蜜多;
此是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此非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此是 方便善巧,此非 方便善巧;
此是 菩薩生,此是 菩薩離生。
舍利子!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安住此等 種種法門 而起想著,
是為 菩薩摩訶薩 隨順法愛,
即此法愛 說名為生,
如宿食生 能為過患。
爾時 具壽舍利子 問 具壽善現言:
云何 菩薩摩訶薩 入 正性離生?
善現對曰舍利子!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見 內空,
不依 內空 而觀 外空;
不見 外空,
不依 外空 而觀 內空,
不依 外空 而觀 內外空;
不見 內外空,
不依 內外空 而觀 外空,
不依 內外空 而觀 空空;
不見 空空,
不依 空空 而觀 內外空,
不依 空空 而觀 大空;
不見 大空,
不依 大空 而觀 空空,
不依 大空 而觀 勝義空;
不見 勝義空,
不依 勝義空 而觀 大空,
不依 勝義空 而觀 有為空;
不見 有為空,
不依 有為空 而觀 勝義空,
不依 有為空 而觀 無為空;
不見 無為空,
不依 無為空 而觀 有為空,
不依 無為空 而觀 畢竟空;
不見 畢竟空,
不依 畢竟空 而觀 無為空,
不依 畢竟空 而觀 無際空;
不見 無際空,
不依 無際空 而觀 畢竟空,
不依 無際空 而觀 散無散空;
不見 散無散空,
不依 散無散空 而觀 無際空,
不依 散無散空 而觀 本性空;
不見 本性空,
不依 本性空 而觀 散無散空,
不依 本性空 而觀 自共相空;
不見 自共相空,
不依 自共相空而觀本性空,
不依 自共相空而觀一切法空;
不見 一切法空,
不依 一切法空 而觀 自共相空,
不依 一切法空 而觀 不可得空;
不見 不可得空,
不依 不可得空 而觀 一切法空,
不依 不可得空 而觀 無性空;
不見 無性空,
不依 無性空 而觀 不可得空,
不依 無性空 而觀 自性空;
不見 自性空,
不依 自性空 而觀 無性空,
不依 自性空 而觀 無性自性空;
不見 無性自性空,
不依 無性自性空 而觀 自性空。
舍利子!
是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作如是觀,
名 入菩薩正性離生。
復次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學:
如實知 色 不應執,
如實知 受、想、行、識 不應執;
如實知 眼處 不應執,
如實知 耳、鼻、舌、身、意處 不應執;
如實知 色處 不應執,
如實知 聲、香、味、觸、法處 不應執;
如實知 眼界 不應執,
如實知 耳、鼻、舌、身、意界 不應執;
如實知 色界 不應執,
如實知 聲、香、味、觸、法界 不應執;
如實知 眼識界 不應執,
如實知 耳、鼻、舌、身、意識界 不應執;
如實知 布施波羅蜜多 不應執,
如實知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執;
如實知 四靜慮 不應執,
如實知 四無量、四無色定 不應執;
如實知 四念住 不應執,
如實知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不應執;
如實知 佛十力 不應執,
如實知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不應執。
如是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如實知
菩提心 不應執,
無等等心 不應執,
廣大心 不應執。
何以故?
舍利子!
是心-非心,本性淨故。
時舍利子 問善現言:
云何是心 本性清淨?
善現對曰:
是心本性
非貪相應 非不相應,
非瞋相應 非不相應,
非癡相應 非不相應,
非諸纏結、隨眠相應 非不相應,
非諸見趣、漏等相應 非不相應,
與諸聲聞、獨覺心等 亦非相應 非不相應。
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 知心如是 本性清淨。
時舍利子 問善現言:
是心 為有 非心性不?
善現詰言:
非心性 中 有性 \ 無性 為可得不?
舍利子言:
不也!善現!
善現對曰:
非心性 中 有性 \ 無性 若不可得,
云何可問 是心 為有 非心性 不?
時舍利子 問善現言:
何等名為 非心性耶?
善現對曰:
於一切法 無變異、無分別,
是名 非心性。
舍利子言:
為但 心 無變異、無分別,
為 色 \ 受 \ 想 \ 行 \ 識 等 亦無變異、無分別耶?
善現對曰:
如 心 無變異、無分別,
色 \ 受 \ 想 \ 行 \ 識 亦無變異、無分別,
如是乃至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亦無變異、無分別。
時舍利子 讚善現言:
善哉!善哉!誠如所說。
汝真佛子,
從佛心生,從佛口生,
從佛法生,從法化生,
受佛法分,不受財分,
於諸法中 身自作證,慧眼現見 而能起說。
佛常說 汝 聲聞眾中 住 無諍定 最為第一,
如佛所說 真實不虛。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應如是學。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是學,
應知 已住 不退轉地,不離 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欲學 聲聞地者,當於如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應勤聽習、讀誦、受持、如理思惟,令至究竟;
欲學 獨覺地者,亦於如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應勤聽習、讀誦、受持、如理思惟,令至究竟;
欲學 菩薩地者,亦於如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應勤聽習、讀誦、受持、如理思惟,令至究竟。
何以故?
善現!
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經中,廣說開示 三乘法故。
若菩薩摩訶薩 能學 般若波羅蜜多,
則為遍學 三乘諸法 皆得善巧。
第二分
勝軍品 第八之一
爾時 具壽善現 白佛言:
世尊!
我於 菩薩摩訶薩 及於 般若波羅蜜多 皆不知不得,
云何令我 以般若波羅蜜多 相應之法,教誡教授 諸菩薩摩訶薩?
世尊!
我於諸法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若以諸法 教誡教授 諸菩薩摩訶薩,我當有悔。
世尊!
我於諸法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云何可言:
此名 菩薩摩訶薩,
此名 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
諸菩薩摩訶薩 名 及 般若波羅蜜多 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是二種義 無所有故,
此二種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色 乃至 識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色 乃至識?
是色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是色等義 無所有故,
此色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眼處 乃至 意處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眼處 乃至 意處?
眼處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眼處等義 無所有故,
眼處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色處 乃至 法處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色處 乃至 法處?
色處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色處等義 無所有故,
色處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眼界 乃至 意界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眼界 乃至意界?
眼界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眼界等義 無所有故,
眼界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色界 乃至 法界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色界 乃至法界?
色界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色界等義 無所有故,
色界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眼識界 乃至 意識界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眼識界 乃至 意識界?
眼識界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眼識界等義 無所有故,
眼識界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眼觸 乃至 意觸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眼觸 乃至意觸?
眼觸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眼觸等義 無所有故,
眼觸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 乃至 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 乃至 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等義 無所有故,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無明 乃至 老死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無明 乃至 老死?
無明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無明等義 無所有故,
無明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無明滅 乃至 老死滅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無明滅 乃至 老死滅?
無明滅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無明滅等義 無所有故,
無明滅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貪、瞋、癡 及 諸纏結、隨眠、見趣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貪等?
是貪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是貪等義 無所有故,
此貪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波羅蜜多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布施波羅蜜多等義 無所有故,
布施波羅蜜多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 於我 乃至 見者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我 乃至 見者?
我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我等義 無所有故,
我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四念住 乃至 八聖道支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四念住 乃至 八聖道支?
四念住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四念住等義 無所有故,
四念住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空解脫門 乃至 無願解脫門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空解脫門 乃至 無願解脫門?
空解脫門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空解脫門等義 無所有故,
空解脫門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四靜慮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四靜慮等義 無所有故,
四靜慮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入出息隨念、死隨念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佛隨念 乃至 死隨念?
佛隨念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佛隨念等義 無所有故,
佛隨念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世尊!
我於 佛十力 乃至 十八佛不共法 若增若減 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 此是 佛十力 乃至 十八佛不共法?
佛十力等名 皆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佛十力等義 無所有故,
佛十力等名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