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36】何因緣故 信不具足。是人雖信  大般涅槃  常樂我淨。言如來身 無常 無我 無樂 無淨。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何因緣故  信不具足。

是人雖信  大般涅槃  常樂我淨。

言如來身  無常 無我 無樂 無淨。

 

如來則有  二種涅槃。

一者有為。

二者無為。

 

有為涅槃  無常樂我淨。

無為涅槃  有常樂我淨。

 

雖信佛性  是眾生有。不必一切  皆悉有之。

是故名為  信不具足。

 

 

 

 

●【大般涅槃經36】若有說言 眾生佛性 非有如虛空 非無如兔角。是故得言 亦有亦無。如是說者 不謗三寶。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善男子。

是故我於  契經中說。有二種人  謗佛法僧。

一者  不信  瞋恚心故。

二者  雖信  不解義故

 

善男子。

若人信心  無有智慧。

是人則能  增長無明。

 

若有智慧  無有信心。

是人則能  增長邪見。

 

善男子。

不信之人  瞋恚心故。

說言  無有佛法僧寶。

 

信者無慧  顛倒解義。

令聞法者  謗佛法僧。

 

善男子。

是故我說

不信之人  瞋恚心故。

有信之人  無智慧故。

是人能謗  佛法僧寶。

 

善男子。

若有說言  一闡提等  未生善法。便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  謗佛法僧。

若復有言  一闡提人  捨一闡提。於異身中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  謗佛法僧。

 

若復說言  一闡提人  能生善根。

生善根已  相續不斷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言一闡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知是人  不謗三寶。

 

善男子。

若有人言  一切眾生  定有佛性  常樂我淨  不作不生  煩惱因緣  故不可見。當知是人  謗佛法僧。

若有說言  一切眾生  都無佛性  猶如兔角  從方便生  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當知是人  謗佛法僧。

 

若有說言  眾生佛性。非有如虛空  非無 如兔角。

何以故。

虛空常故  兔角無故。是故得言  亦有亦無。

 

有故 破兔角。

無故 破虛空。

如是說者  不謗三寶。